
介绍恶心呕吐的常见类型、中西医治疗现状以及揿针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总结揿针治疗恶心呕吐的不足,旨在为临床上治疗恶心呕吐提供依据,从而拓展揿针治疗疾病的思路。
关键词: 中医技术 中西医治疗 恶心呕吐 揿针 穴位刺激32
中医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其中灸法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疗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示,灸法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灸法联合针法更为常见,而灸法治疗中以督灸为主,但缺乏统一疗效评判标准,且所用督灸粉各不相同,是否可规范督灸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值得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灸法 督灸 督灸粉 针法38
目的研究活血生肌方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糖尿病足患者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44例)和试验组(4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生肌方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溃疡创面修复效果及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分数。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91%(40/44),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治疗后2组患者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试验组较对照组缩小;创面pH值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而创面氧分压及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结论活血生肌方可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溃疡创面修复效果,并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创面修复 活血生肌方 溃疡创面 糖尿病足 脱疽33
目的探究豁痰化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9月上犹县中医院收治的56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抽签分组,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豁痰化瘀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糖控制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控制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豁痰化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患者血糖被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临床治疗更加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临床治疗 冠心病心绞痛合并代谢综合征 胸痹 豁痰化瘀方26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梅花针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就诊的6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梅花针治疗,治疗组采用艾灸联合梅花针治疗。2组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DLQI)变化,分析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个月中医证候评分、DLQI积分均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DLQI评分均比治疗后1个月降低(P<0.05),且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积分均更低(P<0.05)。结论2种治疗手段对斑秃患者均有一定疗效,且艾灸联合梅花针的疗效优于梅花针治疗。
关键词: 临床表现 免疫疾病 斑秃 梅花针 艾灸22
目的观察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8月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壅肺证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中药组各51例,对照组予规范西医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疗效证候变化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疗效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显著下降(P<0.05),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咳痰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较低(P<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反应指标,较快改善症状,起到保护肝、肾、心脏功能作用。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抗菌药物 痰热壅肺证 社区获得性肺炎 麻杏石甘汤27
腹诊是中医传统诊法之一,是“望、闻、问、切”四诊在胸腹部的综合运用。然而自宋代以来,中医腹诊在临床中的应用少之又少,几近于失传的状态。文章从中医腹诊的概念、原理、内容和方法及其在功能性便秘中医辨证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期使中医腹诊得到更广泛地应用,并进一步传承发展。
关键词: 中医腹诊 临床应用 体征信息 功能性便秘 医案22
目的探讨温针灸翳明穴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20年9月进行治疗的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电针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3周后效果以及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H-B)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3周H-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1周、2周、3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翳明穴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 温针灸疗法 生活质量 电针疗法 面神经功能 面神经麻痹17
目的探讨《金匮要略》中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防治中的应用并指导临床。方法从《金匮要略》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出发,具体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路径,将中医体质调治方案有针对性地贯穿于三级预防的始终,探讨其在一、二、三级预防中的应用。结果一级预防即“未病”阶段,未病先防,当结合高风险因素预防举措开展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即“已病”阶段,既病防变,当配合控制相关基础疾病开展二级预防,三级预防相当于“瘥后”阶段,瘥后防复,当结合早期及时开展针灸、康复、介入干预等治疗措施进行三级预防。结论治未病理论在中风病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好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服务临床,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关键词: 《金匮要略》 中医体质学 中医药疗法 中风病 治未病理论35
目前,与生活方式及行为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对于其管理需综合协调,形成预防、诊治、医养、康复一体化的管理思维,即以全科医学为基础的社区作为服务平台,遵循“五大处方”,以心脏康复运动为核心,在安全保障前提下,使慢病患者从医师支配的“治”,过渡到由自我主导的“康养”,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死亡率及医疗负担。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卫生服务 康复运动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防治康养3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以及行为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人体多个组织器官和循环系统,具体病因难以明确。目前,西医方面尚无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特效药物。中医药对阿尔茨海默病有着独到的认识,善于从疾病根源进行治疗和调理,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中优势显著。为更好地总结中医药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治疗中的进展,本文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对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医药 临床治疗 发病机制 特效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48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目前仍以保守治疗为主。中药内服因具有无创伤、患者依从性好、疗效显著等优势,在该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中药内服治疗LDH常用方的选择策略进行了综述与探讨,认为仲景六经辨证选方在该方面的研究有待重视和加强;脏腑辨证、病因辨证以及气血津液辨证选方是临床为患者开具个体化治疗药物较为理想的策略;开展辨病选方与选用经验方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对于内服中成药的开发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 中药内服 手术治疗 治疗方式 腰椎间盘突出症 辨证论治22
目的:研究在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大黄附子汤对其胃肠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84例脓毒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营养支持、脏器支持及抗炎治疗,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大黄附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APACHE 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APACHE Ⅱ评分、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高于对照组的76.1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的治疗中,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关键词: 大黄附子汤 枸橼酸莫沙必利 脓毒症 诊断标准35
目的:探究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鹰潭市中医院收治的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真武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心功能及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 %,高于对照组的7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BUN)、血肌酐(Scr)、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西医联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的疾病进展,优化患者心、肾功能,调节心力衰竭相关因子活性。
关键词: 中药治疗 临床疗效 心肾阳虚型 慢性心力衰竭 真武汤27
目的:研究分期针灸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不分期针灸治疗,观察组采取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针灸治疗效果、神经麻痹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portmann评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指数(FDI)及治疗时长。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06 %,高于对照组的70.5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麻痹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升,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FDI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F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ortmann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ortmann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耗时(11.13±1.52)d,短于对照组的(20.09±2.5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可明显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临床治疗效率。
关键词: 临床疗效 分期治疗 周围性面瘫 针灸 针灸治疗27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