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65论文网!业务合作:xuelin2006@126.com,站长邮箱:54612721@qq.com

400-888-8888

服务热线

论文咨询

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游戏融合的策略

  2022-03-21    99  上传者:管理员

摘要:幼儿年龄小,自身较为规律的学习习惯与意识尚未建立。与此同时,幼儿普遍活泼好动,喜欢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这也为幼儿阶段教育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较为新颖的思路。基于此,教师应当重视课程游戏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将组织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转变为另一种教育方式,寓教于乐,调动幼儿参与热情的同时,在游戏中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幼儿的兴趣才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基础。通过游戏化教学与区域游戏有机融合,既能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可以借助教师的引导,加强幼儿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 关键词:
  • 区域游戏
  • 幼儿
  • 教学活动
  • 融合
  • 课程游戏化

区域游戏,就是基于不同的教学区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能在特定区域,开展教师要求的游戏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游戏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的提升,都是大有裨益的。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游戏两者的融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游戏的方式,强化幼儿的学习热情,从而使课堂更加活泼有趣,在教学活动中融入程度更高,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游戏相结合的意义


课程游戏化,其实质就是在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阶段,充分围绕幼儿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特征,站在幼儿视角上,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游戏活动,并在游戏活动中穿插各种教学知识。这样做的好处,不仅可以使幼儿摆脱较为枯燥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到学习知识有趣的一面,而且可以使幼儿正确认识到学习方法的多样化,拓宽自身学习知识的渠道,强化知识水平,进而达到较好的智力发展水平。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游戏的有效结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阶段,教师应当对区域游戏特征产生充分认识,使区域游戏相关的各种材料,都能很好反映书本中的知识,让幼儿感到熟悉,进而达到加深印象的效果,加强幼儿理解与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游戏是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还会使幼儿深入集体,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强化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不断强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可以真正使幼儿受益,助力幼儿身心的发展。教师同样要引起注意,游戏教学应当重视幼儿的教学主体地位,对幼儿的发展情况充分关注,使幼儿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就能同步实现思维、知识等方面的发展,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知识、拓展眼界的乐趣,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课程游戏化离不开各种材料、设施的支持,在游戏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投放材料,使幼儿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之于游戏的意义,有效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

为了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充分适应,在幼儿园教学工作推进中,应重视整合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游戏。这不仅和当前教育思想、形势相对符合,同时也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身为教师,一定要正确理解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游戏之间的关系,营造让幼儿感到有趣和舒心的活动环境,针对活动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与此同时,在幼儿参与游戏阶段,建立并丰富幼儿对生活的认知,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落实相关教学目标。最后,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成为让幼儿信赖的优秀教师,依照幼儿的兴趣差异,对游戏的玩法和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寓教于乐,实现教学相长,全面促进幼儿积累知识,体验生活,最终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2.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游戏融合的策略


(1)建立多样化游戏区,提升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自身的认知以及意识特征等方面来设置游戏化课程,课程教学活动也就是游戏活动。幼儿教师应当建立幼儿游戏区,为幼儿提供专门的游戏场所,幼儿游戏场所建立过程中可以分成多个区域,如益智区域、游戏区域、阅读区域、积木区域、角色游戏区域、操作区域等,在这些游戏区域建立过程中应注重特色和个性化,做到专区专用,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区域活动能力与动手能力。例如,幼儿可以在积木区玩积木游戏,在绘画区进行画画,让他们在游戏中建构认知能力。游戏让幼儿认识不同的空间,获取最为基本的数量、形状、颜色等基本认识。在积木游戏中时,幼儿要动手操作、不断尝试搭积木的方式和手段,这样能很好地提升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想象能力,同时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进行合作,这为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团结能力也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幼儿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合作搭建一个小房子,有助于提升幼儿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探索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幼儿课程与游戏的融合,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

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完整的游戏,让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游戏化。游戏是幼儿课程中重要的活动形式,也是最基本的教学途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不同的教育游戏活动,并且可以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第一,可以在体育课程中设置完整的游戏,在体育课程中,增设一系列教学时段中与体育运动关联的游戏。第二,在教学活动中的某个环节插入游戏,最常见的就是用音乐、谜语等形式导入新内容。第三,在课程教学中注重游戏性的语言,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幼儿美术课程“蛋壳贴画”内容中,幼儿教师可以运用游戏语言激发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小朋友们,如果我们准备到大白兔阿姨家做客,但是通往大白兔阿姨家的路非常难走,路面坑坑洼洼,一不小心就会摔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安全到达大白兔阿姨家呢?”这样通过游戏化的语言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也引出了话题,这样在美术课程一开始就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虚拟的游戏情境,提升幼儿美术的趣味性。第四,运用“做做玩玩”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当前,幼儿园均开设了活动区域,幼儿可以利用活动区的材料制作手工小物件,并将这些小物件运用到课程游戏中,使孩子们既动手又动脑,提升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第五,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在角色区域会感知到角色的差异性,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幼儿获得社会角色的体验感,促使他们独立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同时增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协调与交流能力。

(3)创设活动环境,将课程游戏化的效果体现在区域游戏内

教师在正式组织幼儿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对幼儿当下的心理发展特征、生理发展水平全盘掌握。除此之外,每个幼儿都拥有不同的成长环境,兴趣爱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能会对幼儿智力发育和思维发展水平,产生较大影响。教师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应当尽量使教学课程具体化,从而让幼儿感到熟悉,第一时间融入区域游戏(教学活动)中。以幼儿教育阶段常用的绘本为例,在师生共同学习绘本时,教师应当注意和幼儿多开展互动,和幼儿加强交流,从而使其明确教学需要,进而以此为基础,掌握后续的游戏走向。通常情况下,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组织幼儿对绘本中的内容,进行自主演绎,引导幼儿畅所欲言,为绘本内容的走向,添加自己的想法,美化幼儿对绘本形象的理解。若有幼儿希望对绘本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则可以依照故事中的角色情况,为幼儿进行分组,让幼儿能在理解故事角色的基础上,在表演区演绎角色。为强化幼儿感受绘本故事的共情能力,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应用简单易取的材料,制作相关道具,这样既可以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更加深刻,强化幼儿的想象能力。若幼儿在此基础上,希望自己创造绘本故事形象,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应用手边材料进行创造。材料包含画笔、彩纸、橡皮泥等,创造可以以故事形象为原型,也可以天马行空进行创造。对于后一种创造形式,教师应当适当给予鼓励,肯定幼儿在创造形象过程中,自身想象力的充分发挥,这样不仅可以使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会重视教师表扬和鼓励的鞭策作用,提升自己的学习热情。

(4)基于日常生活,使区域游戏充分生活化

幼儿课堂游戏的开展,和区域游戏两相融合,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以幼儿实际生活为角度出发。在教学游戏活动中,融入幼儿时常可以接触到的生活素材与场景。通过这种方法,幼儿会进一步提高自身对游戏教学的认识与热情。在此基础上,幼儿自身也会提高自己的游戏热情,加强自身在理解教学内容方面的水平,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举例来说,教师在教授幼儿认识不同动物时,可以在游戏区域内,放置很多动物模型,没有模型,图片也可以代替。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历进行教学,如果有幼儿去过动物园,看过游戏区域内的动物,教师可以让其叙述动物在动物园中的状态和表现,引导幼儿进行回忆,从而增强幼儿认识各种动物的程度。基于此,教师可以再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例如,讲述不同动物的习性,讲解时要尽量运用生活化、幼儿感到有趣的语言。在教学阶段,教师应当适当进行提问,激发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防止幼儿对教师的依赖性过强,同时教师的答案也会成为幼儿的参考答案,限制幼儿思维的独立发展。在区域游戏开展阶段,教师应当带领幼儿熟悉生活化场景,使幼儿在熟悉生活的基础上,熟悉游戏,对比生活和游戏,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使课堂整体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5)进行区域游戏的同时实现主题的升华

幼儿教师在区域游戏的设计阶段,应当充分围绕实际情况,结合幼儿实际年纪特征、成长规律、认知水平等不同因素,保证区域游戏在设置上相对有效,实现对主题课程的深入剖析,提高课题与区域游戏的一致性。举例来说,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教师应当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充分分析,对游戏中的各种材料,应当做到妥善安排。正式开展游戏后,教师应当及时撤出游戏环境,使幼儿在材料的选取上,保证更高的自主性,从而使游戏更具趣味,实现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构建目的,有利于幼儿更轻松地学习,获得更多技能和知识。举例来说,如果游戏主题为“大丰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丰收的果实,让幼儿近距离感受丰收果实的感觉,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剥花生,举行相关比赛,记录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剥的花生数量,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基于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和食物相关的知识,在游戏之余,提高幼儿的知识面,同时强化幼儿之间的互帮互助意识。除了这种方式,教师依然可以在活动中,穿插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每个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细致分工,加强合作,锻炼自己的能力。举例来说,在餐厅游戏中,教师可以划出不同角色,使幼儿明确各自的角色要求。例如,服务人员需要记住客人的点餐内容,为客人提供菜单,端上菜品;收银员需要计算客人一餐的花费,应用到加减法、数字等。除了重视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应当给予幼儿更加合理的引导,在幼儿参与游戏阶段,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通过区域游戏效果可以得出结论,游戏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往往以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的缺失为主。教师应当充分基于幼儿的学习认知能力,保证游戏难度可以和大部分幼儿相适应,同时应注意旁观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不同表现,进而在幼儿积极性的激发上更加科学。


3.结语


幼儿教学阶段,游戏教学方式极为重要,这主要是因为游戏教学可以真正实现幼儿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激发,从而提升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在不同教学情境下,有不一样的学习体验,真正获得学习和游戏中的不同乐趣。除此之外,游戏教学还能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孤僻内向的幼儿,走出自己的孤岛,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在相互合作和沟通之间,养成自己积极向上的性格,从而为上学阶段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游戏的结合,可以围绕不同种类的教学领域,针对性地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活动,不会让教学目标过于混乱。因此,可以使游戏科学性与针对性得到提升,使幼儿强化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游戏精神的回归[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01).

[2]常颖.幼儿园游戏化课程中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8).


文章来源:沈依伦.谈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游戏的有机融合[J].当代家庭教育,2022,(09):86-88.

分享:

91学术论文范文

相关论文

推荐期刊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名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人气:590

期刊详情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陕西教育学院  

出版地方:陕西

专业分类:教育

国际刊号:2095-770X

国内刊号:61-1492/G4

邮发代号:

创刊时间:1985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论文导航

查看更多

相关期刊

热门论文

【365论文网】(https://www.tixiaoyi.cn)属于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信息来自源互联网共享,如有版权协议请告知删除,ICP备案:皖ICP备8888888号

400-888-8888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上传文件

发布论文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知 道 了

登录

点击换一张
点击换一张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已经有账号?立即登录

找回密码

找回密码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

确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