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物联网时代正以其不可抵挡之势从众多产业之中脱颖而出,成为现如今人们重点关注的朝阳产业。而正是因为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其本身产生的信息体量也越来越大,所以要想更好地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就必须要对大数据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将其更好地应用到物联网产业之中。鉴于此,该文即结合笔者个人在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上的研究经验以及相关参考文献,从多个角度入手,对大数据技术与物联网技术展开粗浅的探讨。
物联网产业是物联网的衍生产物,所以在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而要想从庞大的数据信息中筛选出重要的、有价值的内容,就需要依靠大数据技术的支持,进而更好地体现出数据信息的价值。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相关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鉴于此,以下笔者从多个方面入手,就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展开粗浅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1、大数据及其应用于物联网中的优势
当前所谓的大数据技术,主要是指能够快速地、高效地从信息数据之中获取并且挖掘出最具价值数据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因此,应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恰恰能够对庞大且复杂的数据信息实施有效的处理,从而获得最具价值的数据信息,以供决策者、管理者使用。所以,大数据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整个时代的发展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至于大数据分析则是借助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以及物联网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加以筛选、分析、汇总的一个过程[1]。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就于大数据分析手段的应用。为此,该文对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使用优势展开详细的分析[2]。
第一,大数据能够帮助物联网部门扩大自身对数据的收集范围与收集空间,构建出一个有效的网络交流空间。比如:在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想做好农业信息的收集,就必须要依靠相关工作人员手工完成作业,且所获得的数据信息也十分有限,难以在农业生产之中形成有效的物联。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恰恰可以将农业生产信息整合到物联网之中,创建出全新的互联网对象,更有利于农业生产[3]。
第二,大数据能够推动物联网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这是因为在在当今的物联网中,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连接主要是利用红外检测技术,而红外检测技术恰恰就是用来采集物联网数据的重要工具。所以,使用大数据技术于物联网中,能够顺利得到以往难以接触的信息数据。比如:在城市交通中传统的物联网只能推测出车辆达到时间的长短,而依托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则能够科学地判断出车辆的达到时间以及是否存在过载情况,进而进一步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从而使交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4]。
2、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途径
2.1 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感知层中的应用
感知层内包括各种可以联网的相关设备。例如:在智能化家居系统之中,物联网的实体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传感器、烟雾检测器以及相关消防安全设备等。这些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借助实体感知,识别、采集数据信息。也就是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操作,来获取室内的真实数据信息。而将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只需要分析使用者的起居、生活习惯,就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习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实现智能化控制。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物联网感知层,能够有效实现物体的智能化感知[5]。
2.2 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网络层中的应用
网络层内包括各种可以采集、传输、接收数据信息的设备,其工作内容主要是获取设备内部的数据信息,之后在利用无线网络将数据信息上传至系统中,最终通过云计算平台,对由感知层得到的数据实施处理与反馈。也就是说网络层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负责传输各个设备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在网络层的应用,主要是负责数据信息的分析,以保证云计算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下达更具针对性的指令。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云计算的顺利运行,必须要确保所获得数据信息本身的真实性与海量性。例如:在智能家居中调节室内温度,可借助室内传感器收集数据信息,并将所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上传至云计算平台之中,得出室内实际温度与人类最适合体感温度之间的差值,或者借助使用者调节空调的实际温度值,获得人类最适宜的体感温度要求,从而向室内空调下达指令,使室内温度满足使用者的实际需求[6]。
2.3 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应用层中的应用
要想将大数据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物联网中,服务于人们的工作、生活,就必须要借助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习惯展开分析,使物联网产业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而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应用层中的应用,恰恰是实现物联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过程,是对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检验。例如:将大数据技术融入交通监控安防设备之中,相关交通工作人员便可以通过识别车辆使用者的面部,上传其个人车辆信息,与后台的数据库中的相关信息加以比对,从而及时排查出可疑人员与可疑车辆。与此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而成的执法规范化规则库,可以实现对管理区间不同规则的管理,从而为追踪与分析异常线索提供必要的支持,进一步提高社会的管理效率[7]。
3、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应用的技术手段
3.1 数据的采集
对于大数据技术而言,数据采集虽然是其最为基础的一项工作,但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应用价值颇高。这是因为数据信息往往对智能决策的执行效果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物联网必须要做好大数据的采集工作。与一般的大数据相比,物联网大数据具有增长率相对较高、多样、异构以及非结构、有噪声等一系列特点。因此,在物联网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往往要做好数据信息的去噪处理。与此同时,因为物联网数据本身具备十分明显的颗粒性,合理地去噪与提取有用信息同样也是实现智能化处理的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方便处理与运输数据信息,在数据的采集初期就会开展去噪处理工作。近年来,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物联网的大数据采集技术也日益成熟,数据采集工作日益多样化,在某种意义上极大地丰富了物联网产业中的数据信息类型。如移动终端智能技术、Web2.0等,俨然已经成为现今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手段之一[8]。
3.2 数据的存储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信息化建设早已日趋完善,每天增长的数据信息量更是十分的惊人。为此,要想更有效地面对物联网中与日俱增的海量数据信息,就必须要对这部分数据信息展开及时且高效的处理工作。而数据存储技术是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行性解决方案。传统的物联网在分析、分类以及汇总大数据信息时,主要采取分布式计算集群以及外部存储控制器等数据库,对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分析,以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数据存储技术的类型也正在日益完善。其中,以谷歌为代表的众多IT企业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懈研究,提出了MapReduce技术解决方案,用以针对物联网异构数据,充分利用大规模廉价服务器实现并行处理非关系数据的根本目的。非关系数据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对物联网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性作用,并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最受人们青睐的一种数据存储技术[9]。
3.3 数据的分析
利用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可以将其内部所存储的海量数据信息,通过分布式数据库或者是分布式计算集群这两种方式展开分析、分类以及汇总等常规处理手段,进而满足绝大多数使用者对数据分析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讲,数据分析功能包含对物联网后台海量数据的挖掘技术、统计与分析技术、成果呈现技术以及模型的预测技术。换而言之,数据分析便是基于各种算法对数据信息展开计算,以预测数据的未来走向,从而满足一些客户对数据信息的筛选需求。其中,Kmeans用于聚类,NaiveBayes用于分类,SupportVec‐torMachine用于统计学习的支持向量机,这些都是相对较为典型的算法。由此可见,数据分析才是物联网展现其商业价值的基础所在。而要想更好地实现物联网的最佳商业价值,就需要做好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所得结果,对实践展开科学、合理的预测。尤其是基于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企业,数据信息可谓是企业能够获取的一类重要资源商品,是各类商业、企业需要争夺的重要资源份额。因此,必须要给予数据分析与统计工作足够的重视与关注。目前,在数据的实际分析过程中,体量过大的分析数据往往会占用更大的系统资源,所以对这类数据的分析始终都是难点所在[10]。
4、结语
为了更好地处理数据信息,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可以说,大数据技术就是在物联网产业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推动物联网产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大数据技术与物联网产业之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尤其是自大数据与物联网技术发展至今,二者早已进入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显著地改变了当今社会的生产与发展方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进一步加强对大数据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无疑成为推动人们生产、生活向着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推动整个社会智能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更要将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理念更好地融入并且应用于物联网中,从而真正实现大数据与物联网发展之间的互利共赢,更好地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蓝机满,杨晓宇.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应用分析[J].软件,2020,41(8):189-191.
[2]王俊瑁.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应用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17):36-38.
[3]陈云云.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5):151-152.
[4]孙月,全秋浩,马云飞,等.大数据与物联网的关系及应用[J].吉林农业,2019(7):110.
[5]刘洋.大数据与物联网关系及应用研究[J].河北农机,2020(12):71-72.
[6]郭耀辉.基于大数据的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30):246-248.
[7]郭福洲.大数据嵌入式软件在物联网技术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1(12):88-90.
[8]张超超.面向物联网系统的并发性优化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21.
[9]陈夫鹏.基于物联网的企业生产信息采集技术的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21.
[10]武守晓.面向嵌套式物联网大数据的实时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1.
文章来源:李春辉.大数据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22,20(14):13-15.
分享:
江苏省星级饭店业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水平在国内总体处于第一方阵。新冠疫情的持续使得星级饭店的运营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把握江苏省星级饭店的总体规模和经营状况,促进星级饭店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恢复高质量发展,本文主要分析江苏省星级饭店的运作情况,重点针对新冠疫情影响下的饭店经营状况,梳理星级饭店开展疫情防控和自救的举措,系统提出了星级饭店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相应对策建议。
2022-05-19全球金融危机及我国阶段性“钱荒”事件的发生,让金融机构和监管层意识到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在新经济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更加复杂,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流动性管理架构亟待完善,但在资金“一点清算”和流动性风险总行集中管理模式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流动性管理被相对弱化,若不引起重视可能会造成风险隐患。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管理难点,针对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通过分支机构做精、做细和做实日常流动性工作,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管理效能。
2022-05-19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外来音乐所无法比拟的。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的外来音乐涌入我国,中国传统音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已刻不容缓。
2022-03-24近年来,黑龙江省农产品逐渐被引入到新媒体网络直播带货中,但在总体直播带货的商品中农产品所占比例较低。因此,本文主要以抖音平台上的农产品直播带货为主体,通过访谈和调研,得出黑龙江省农产品利用抖音直播带货平台进行营销的相关策略。
2022-04-21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还面临着绿色金融意识不够、产品创新不够、法律制度不完善及专业人才稀缺等发展困境,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齐心协力、各司其职,针对困境逐一进行打破,为绿色金融创造一个公平安全、有序规范的发展环境,以更好地鼓励更多机构和个人参与其中,推动绿色金融持续发展。
2022-04-21厘清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类型,阐述其存在状态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保护的对象、主体与经费;探索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这项研究回答了四渡赤水红色文化资源要"保护什么""为什么保护",以及"怎样保护"等颇具"纲领性"的几个重要问题。
2022-03-05存托凭证作为跨境投融资工具,最早由美国J.P.摩根公司发行,现已发展成为常用的金融工具。随着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存托凭证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有利于促进资本在国际市场的自由双向流动,引导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开放,中国存托凭证的推行面临诸多风险与障碍。本文在分析中国存托凭证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市场发行存托凭证的经验,为完善中国存托凭证制度提供可行路径。
2022-03-28为提高农村产业改革的执行效果,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的研究。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文明、区域协调、技术发展为基础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法,以期实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供借鉴。
2022-03-25通用航空是发展的新兴行业,代表着低空领域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价值,本文以现有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整体分析国内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以及限制通用航空发展的因素,并结合海南省通用航空近几年发展情况以及政策影响进行研究分析,对海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2022-04-28发展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助推器,针对国内当前乡村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运用大市场营销理论逻辑框架进行科学规划的思路和要点: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从政府有为的“讲政治”和市场有效的“公共关系”方面建立保障战略,并通过科学的营销战略满足游客需求和实现让“人”满意。
2022-05-19期刊名称:互联网天地
期刊人气:603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办单位:中国互联网协会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科技
国际刊号:1672-5077
国内刊号:11-5055/TN
邮发代号:80-139
创刊时间:2004年
发行周期:月刊
期刊开本:大16开
见刊时间:4-6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