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从早期预警评分概述、临床应用、对护理工作的意义等方面综述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危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提出对于危重症病人建立具有临床实用性的预警评分系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今后护理工作中有待进一步构建易于临床护理人员使用的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评分表,有助于责任护士简洁、快速、准确地预测危重症病人病情潜在恶化风险。
危重症病人是医院中特殊的群体,起病较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1]。早期对病人病情的预警评估依靠护士工作经验,缺乏客观理论依据[2],因此运用简便且高效的预警评分系统,可提高护士对病情危重程度的鉴别能力,便于尽快实施护理干预措施[3]。早期预警评分(EWS)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有助于护士准确识别危重症病人潜在病情恶化的风险,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4,5]。本研究对早期预警评分在危重症病人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为各科室护士预警评分系统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1、EWS概述
1.1 概念
EWS是医院各科室进行危重病情评估的评分系统,通过对病人生理参数的评分有效地判断病人病情恶化程度,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的优点,已被广泛运用于危重症病人护理中[6]。EWS评分指标如表1所示,包括体温、意识、呼吸、收缩压和心率[7],护士可依据心电监护仪进行快速评估,获取评分结果。
1.2 应用背景
目前国内外临床医生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APACHEⅡ)作为危重病人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标准[8]。APACHEⅡ评分系统包括病人年龄评分、急性生理评分(AcutePhysiologyScore,APS)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ChronicHealthyScore,CHS)[9]。该评分系统能够准确评估病人病情危重程度,但所需指标多,获取参数时间较长,无法快速预测病人病情恶化情况[8],以至于耽搁病人救治的黄金时间,且存在获取检查结果费用较高的缺点,未能达到医护人员的期望[10,11]。20世纪90年代英国“风险病人应急小组”创建了EWS,应用于预测危重症病人潜在风险,在临床上得到了有效运用[12]。EWS相较于APACHEⅡ,不但可大幅度缩短病情评估时间,为病人后续治疗和护理争取最佳时间[13],而且能降低费用成本,更加适用于护士对病人病情快速、简单、科学的评估。
2、EWS的临床应用
2.1 在急诊病人中的应用
对于急诊收治的病情紧急病人,护士如何能够在1~2min内快速有效地鉴别出危重症和潜在风险病人是对自身能力的最大挑战[14]。国内部分医院急诊科护士利用EWS将病人的意识、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既往史等指标作为病人病情评价的客观依据[15],以便早期筛选病人潜在危险因素,避免病人突发病情恶化。相关研究发现国外不同医院应用EWS系统的内容尚不完全统一,2001年英国诺福克与诺维奇大学医学院Subbe等[16]经临床实践后调整了体温参数的评分范围,从而形成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EarlyWarningScore,MEWS),并且得到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的认可[17]。从此MEWS作为医院各科室评估病人危重病情的一种评分系统广泛应用,且MEWS也是目前国内医院最为常用的潜在危险急症评估工具。无论在急诊预检分诊、抢救室、病人转运途中,MEWS评分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存在对EWS认知不足、识别潜在风险能力有限等问题。
周文丽[18]研究表明,MEWS培训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提升对疾病危重程度的认知能力,以便于预测病人病情变化潜在风险。为了弥补对呼吸功能监测的缺失,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EarlyWarningScore,NEWS)是对MEWS做出的进一步改良。冯媛等[19]研究表明,NEWS评分结果与护理时间具有相关性,当NEWS评分结果升高时,总护理时间也随之延长。目前存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现象,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鉴别危重病人潜在病情恶化的风险,NEWS评分可通过预测护理工时来合理安排护理人力分配,进而改善病人临床护理质量。麦红等[20]研究中选择600例急诊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当NEWS应用于急诊病人抢救中时,病人及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高达97%,同时还能够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2.2 在高危产妇中的应用
分娩是产妇及其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当高危产妇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时,护理人员早期预测病情恶化风险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相关研究显示,全世界每天约有830名妇女死于与怀孕和分娩有关的事件,其中大多数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1]。高危产妇入住ICU的指证可能是直接的产科原因,如子痫前期、产科出血和产褥期败血症等,也可能是间接原因,如合并心脏病和肝脏疾病等[22]。2013年英国学者Carle等[23]联合国家重症监护审计和研究中心设计并确认了一种适用于临床的产科早期预警评分(ObstetricEarlyWarningScore,OEWS)系统,能够预测产妇病情恶化风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并且保障母亲与胎儿生命健康安全。
Hannola等[24]研究表明,OEWS的准确性取决于研究人群和发病率结果,最准确的发病率预测指标是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最高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在于子痫前期女性,OEWS通过将生理变量与其他临床随访方法相结合,可以提高所有高危产妇的安全性。Rathore等[25]研究显示,印度护理人员监测ICU里的高危病人,不依赖于昂贵的高端设备,仅仅通过构建床边的简单评分系统,由责任护士进行预警评分,以便早期发现危重产妇。危重孕产妇的病情变化难以估量,护理人员借助于OEWS评分系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孕产妇的病情评分,有效地预测、识别病情恶化的潜在风险,提高了对产科危重症病人病情预测的灵敏性和特异度。OEWS评分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预测危重孕产妇病情恶化的风险,不适用于其他临床科室。
2.3 在儿科危重症患儿中的应用
住院儿童的临床恶化通常以生理不稳定期为先兆,可通过床边的生命体征观察和其他临床体征监测发现[26]。早期的预警信号容易被医护人员忽视,有可能导致心搏骤停和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英国学者Monaghan[27]提出儿科早期预警评分(PediatricEarlyWarningScore,PEWS)可有助于护理人员准确识别出危重症患儿,及时进行护理干预,从而避免病情恶化发生。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IntensiveCareUnit,PICU)收治的儿童病情恶化早期表现出生理异常,可通过生命体征结合其他临床检验指标监测发现。Chapman等[26]研究表明,PEWS通过量化生命体征正常范围的差值来帮助识别严重疾病的早期体征。持续的监测有利于护理人员掌握患儿的病情进展,针对临床患儿出现的潜在恶化迹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进行应急救治方案,可有效地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EWS通过对儿童生理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有助于护理人员快速判断病情,对急危重症患儿的治疗和护理均有重要意义。Shafi等[28]研究显示,PEWS是预测住院时间的有效工具,有助于临床护士更好地制订护理计划,潜在地帮助病人削减治疗成本。PEWS的应用提高了儿科护理人员的预警意识,缩短了患儿入住PICU的时间,降低了患儿入住PICU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PEWS是一个有价值的辅助临床决策工具,特别是对年轻护士;但PEWS不能作为识别患儿风险的唯一标准,临床护理人员有待进一步积累工作经验,以辨别病人常见的恶化现象。
2.4 在ICU中的应用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危重症病人的病情做出快速、真实、科学的评估,制定准确可行的诊疗方案,已成为重症医学科的研究热点。2015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的《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在循证医学支持的基础上,构建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评估的预测评分系统。鉴于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当的ICU住院和出院标准可以增加病人的护理效益,并提高病人的健康安全,避免ICU病人过早出院导致再次入院、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的现象发生。NEWS可用于高效评估最适合转院的病人,Uppanisakorn等[29]研究显示,可采用NEWS预测ICU出院病人的早期临床恶化情况。尽管重症医学学会已经发布了ICU的入院、分诊和出院指南,但该指南中的证据不足,ICU出院决定受医护工作压力和床位需求的影响。因此,ICU病人可能会被告知提前出院。多项研究表明,年龄、入院原因、ICU夜班出院、ICU住院时间是病人病情临床恶化导致再次入院的危险因素[30,31,32]。
Mcneill等[33]研究表明,ICU病人再次入院会增加病人的住院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现在还没有任何方案来避免病人再次转入。病人过早出院可能影响病人整体临床状况和病情严重程度,目前ICU的出院标准取决于负责病人的重症监护医生。NEWS评分系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客观的数据,以支持转院病人的决定,并识别高危病人再次入院。实施NEWS评分不仅有助于临床护士快速识别危重症病人的潜在风险,还有助于评估病人转院的准备情况。面对危重症病人的早期转出,责任护士应时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情况,也应对重症病人做到层次化、系统化的行为干预和心理护理,保障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让病人及家属体会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EWS对护理工作的意义
普通住院病人的病情变化通常以生命体征恶化为先兆,如果及早发现并迅速采取行动,进一步恶化现象是可以避免的。护理人员通过EWS可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人病死率,而且能增加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可以以病人的EWS分值作为医护沟通的理论依据,提高双方的沟通效率,也便于临床医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EWS能够使护理人员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和病情观察能力,对病情进展有预见性,能够得到医生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信任。
4、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EWS在国内外研究中主要应用于院前急救、急诊和ICU等危重领域,在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专科病人中应用不广泛,仍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NEWS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适用于年龄≥16岁的病人,临床常规评估中当遇到病人评分较高但病人病情不严重或者评分较低但病情较重的情况时,要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EWS不能作为临床科室病人病情评估的唯一指标。目前护理人力资源缺乏,且年轻化,护理人员评判性思维能力不足,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潜在危重病人病情的鉴别能力,加强临床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目前尽管临床各个科室依据EWS系统对病情危重的病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但对于危重症病人建立具有临床实用性的预警评分系统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研究发现,危重症病人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从简单监测的生理指标逐渐转变为精简全面的指标,预测评估也从传统的疾病危重程度分值评价细化到急性呼吸衰竭、休克、心室颤动、心搏骤停等具体危重病情或进行紧急插管、输血、除颤、胸外按压等抢救措施。此外,今后护理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病人病历资料,运用科学的统计学方法精确筛选可量化的与护理相关的病情恶化的危险因素,构建易于临床护理人员使用的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评分表,有助于责任护士简洁、快速、准确地预测危重症病人病情潜在恶化风险。护理人员能够在临床工作中重点关注危重症病人,运用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评分表预测病人病情变化的潜在风险,实施高效的干预措施,改善危重症病人预后。
参考文献:
[2]苏甜,宿桂霞.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6):856-859.
[3]李景姗,黄海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指导应用于ICU早期开展护理风险评估效果[J].智慧健康,2020,6(14):76-78.
[4]龚豪俊,陈瑜,丁锐.EWS评分系统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8):4070-4073.
[5]范华,张华,姚琳,等.急诊预检分诊及预警评估工具使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1,36(2):147-149.
[6]刘聪颖,洪成成.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62):128.
[7]常星艳.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58-60.
[11]黄进杰.APACHE疾病评分系统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现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9):140-144.
[12]马婷,李萍,潘欣欣,等.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20):3520-3525.
[13]吴文娟,张银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指导ICU早期开展护理风险评估的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6,37(2):458-460.
[14]张晖,于学忠,朱华栋,等.全国公立医院急诊患者病情分诊三年调查[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6):497-500.
[17]颜春悦,叶晓东,苏长就.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患者筛选中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2):215-216.
[18]周文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20,34(10):1851-1853.
[19]冯媛,张燕妮.采用英国早期预警评分系统估测急诊抢救患者所需护理工时的评估[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3).385-388.
[20]麦红,叶小玲.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9,17(21):2633-2636.
文章来源:浦洁,周庆,侯小会,张琪.早期预警评分在临床危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22,20(09):1183-1186.
分享: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医院可能面临人力资源应急组织体系不健全、人员调整配置方案不完善和日常管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价值、完善人员应急调配预案和加强人员日常管理是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在新冠疫情期间的人力资源管理为例,旨在总结综合性公立医院在疫情期间人力资源的应急组织体系建设、人员调配和日常管控经验,为其他医院应对疫情发生提供参考。
2022-05-28目的:观察蒲黄消瘿贴对桥本甲状腺炎(HT)甲状腺肿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对甲状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组,治疗组予蒲黄消瘿贴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贴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并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甲状腺大小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78.2%;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未见明显下降(P>0.05),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缩小有效率23.6%。两组治疗后甲状腺功能FT3、FT4、s TSH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TGAb及血清纤维化因子TGF-β1、CT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减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蒲黄消瘿贴能够改善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的甲状腺肿,抑制甲状腺纤维化,改善预后。
2022-07-08目的 探究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便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在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这个时间段中,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同期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1)和对照组(11例,占22.00%)相比,观察组(3例,占6.00%)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方面的整体水平明显更低(P <0.05)。(2)护理前,两组研究对象的负面心理(焦虑和抑郁心理)、睡眠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负面心理、睡眠质量均有明显的恢复,但观察组的恢复质量更为显著(P <0.05)。(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命尊严量表评分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命尊严更好(P <0.05)。(4)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性表现(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更好(P <0.05)。(5)观察组(48例,占96.00%)相比对照组(39例,占78.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具有更为突出的成果(P <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给予规范化护患沟通程序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满意率,对护患关系进行显著改善,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取得患者家属与患者的积极配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较高。
2022-04-16目的 探讨一体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生活质量、心理状况、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84例冠心病并心力衰竭患者,1∶1比例分组,观察组给予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情绪状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坚持正确服药(9.15±0.26)分、规范饮食(9.23±0.59)分、戒烟限酒(9.80±0.12)分、合理运动(9.31±0.66)分的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5.66±0.63)分、(5.47±0.25)分、(5.82±0.37)分、(6.61±0.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94.12±2.69)分高于对照组(83.13±3.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痛苦DMSM评分(3.43±0.12)分低于对照组(5.36±0.6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61%高于对照组83.33%(P <0.05)。结论 给予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一体化护理,可强化遵医行为,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2022-04-18目的探讨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关于体感互动游戏对老年痴呆患者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年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8月,对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62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体感互动游戏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上优于对照组[MD=2.61,95%CI(1.14,4.09),P<0.01]。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体感互动游戏能提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但在日常生活能力、体力活动、抑郁等方面的干预效果还需开展更多研究。
2022-04-07黄柏作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降糖、保护神经、止泻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目前关于黄柏的药效成分研究整体相对薄弱,对其化学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并不深入。今后应从分子、细胞、组织和生物学等多方面去研究黄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为保证黄柏合理规范地应用于临床奠定科学实验基础。
2022-04-06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支气管哮喘发作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以期降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概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宜兴市和桥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和120例呼吸道疾病非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将其纳入哮喘组与非哮喘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组中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显著高于非哮喘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低于非哮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76、1.914、1.718、11.393、3.245,均P<0.05);哮喘组患者焦虑、抑郁、强迫症状、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评分均显著高于非哮喘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敌对、精神病性、偏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60岁、有吸烟史、有家族史、血清IL-4水平偏高、IFN-γ水平偏低均为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支气管哮喘发作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严重影响,因此,临床可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支气管哮喘发生,且在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时需重点加强改善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措施。
2022-05-0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是多种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共同病理改变和最终结局。IPF的特征性的病理改变类型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蜂窝样、网格状间质性纤维化样改变。IPF的本质是一类进行性加重、肺组织结构和功能不可逆性损坏的慢性间质性肺疾病。IPF多好发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起病极为隐匿,病情一般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下降,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IPF的患病率显著增加,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所以IPF的治疗手段非常局限且疗效欠佳,预后较差。IPF已然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综述文献发现,近些年来,研究者通过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提出了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来治疗IPF,中医和西医对IPF的治疗研究均有了新进展,增加了治疗手段,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西医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纤维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如吸氧和佩戴呼吸机、肺移植)。中医药治疗IPF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单味中药(黄芪、丹参、大黄)、中药复合方剂(益肺散结方、芪术肺纤汤、升陷汤、补阳还五汤、补肾通络方、麦门冬汤)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穴位贴敷、艾灸、拔罐、预防治疗、改善周围环境、肺功能训练、心理调节、食疗)。
2022-03-08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骨折手术患者,采用电脑盲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75)与试验组(快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n=75)。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比分析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的心理状态、炎性因子以及应激反应。结果 在骨折愈合有效率、运动功能评分上,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HAM评分、HAMD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上,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用于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对于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2022-04-16为明确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措施现况,为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寻找新的突破点,对重庆市39个区县的中小学新冠肺炎防控监进行拉网式检查。在制度建设方面,超过97%的学校建立领导责任制、成立疫情防控专门工作机构、具备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有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等;77.85%的学校有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在制度落实情况方面,超过97%的学校购置有防疫防护必需物资、设置有隔离观察场所、建立师生员工疫情档案、设置师生进校接受体温检测、落实"日报告""零报告"要求、在校师生员工佩戴口罩、设置废弃口罩桶;95.4%的学校饮用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81%的学校进行出水嘴每天2次酒精消毒;76.1%的学校的教室前排课桌前沿与黑板距离不小于2.2米。防控效果方面,自2020年春季重庆市中小学复课以来,迄今为止未发生中小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案例。重庆市中小学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面制度建设及落实方面较好,加强饮用水消毒管理、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2022-03-11期刊名称: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期刊人气:2216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地方:北京
专业分类:医学
国际刊号:1671-3141
国内刊号:11-9234/R
邮发代号:82-634
创刊时间:2001年
发行周期:周二刊
期刊开本:16开
见刊时间:7-9个月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