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的: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订提高照顾者心理弹性的干预方案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者一般资料量表、康纳-戴维森韧性量表(CD-RISC)、家庭功能量表(FAD)以及中文版痛苦自我表露指数量表(DDI)对12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者CD-RISC量表总分为(21.03±4.25)分,总均分为(2.11±0.36)分,与家庭功能总分呈负相关(r=-0.695,P<0.05),与自我表露总分呈正相关(r=0.715,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者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功能及自我表露水平为影响其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主要照顾者心理弹性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当对女性、文化程度低的照顾者提供个体化干预,通过提升其家庭功能水平以及自我表露水平,从而提高其心理弹性水平。
关键词: 主要照顾者 家庭功能 心理弹性 肾病综合征 自我表露36
对肝胆外科围术期常见的医疗风险因素及风险预警评估工具进行综述,以期为有效管理肝胆外科围术期医疗风险、完善风险预警系统提供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医疗风险 围术期 肝胆外科 营养支持 风险预警评估27
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时期,居家失能老年人人口激增,成为当前重点关注群体。由于缺乏生活活动能力,该群体普遍存在未满足需求,影响其生活质量及死亡风险。综述居家失能老年人的概念、评估工具、未满足需求及影响因素等方面,为我国居家失能老年人照护模式发展提供需求依据。
关键词: 养老模式 医疗模式 居家失能老年人 未满足需求 老年疾病38
目的:探讨两针式皮下隧道法在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广西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住院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92例,采用掷硬币法随机将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行PICC,试验组采用两针式皮下隧道法行PICC,观察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导管留置时间3~6个月的导管留置率、6~9个月的导管留置率、9~12个月的导管留置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针式皮下隧道法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病人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移位、静脉炎、渗血的发生率,同时可以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有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 临床效果 并发症 穿刺方法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经皮下隧道法41
对老年痴呆并髋部骨折病人围术期的健康评估、护理需求、具体护理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老年专科护士制定相关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疗保健 围术期 护理需求 老年痴呆 髋部骨折23
目的:探讨药物提醒应用程序(APP)对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影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0年12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117例冠心病病人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药物提醒APP,分别为两组建立微信群,并在病人出院后进行6个月的持续干预。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血压、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自我效能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干预后服药依从性为(7.11±0.74)分,高于对照组(6.28±0.85)分(P<0.05);干预组病人干预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分别为(123.60±11.47)mmHg(1mmHg=0.133kPa)、(77.60±6.78)mmHg,低于对照组的(129.43±12.48)mmHg、(80.27±7.26)mmHg(P<0.05);干预组病人干预后LDL和TC分别为(2.01±0.12)mmol/L、(3.72±0.35)mmol/L,低于对照组的(2.47±0.15)mmol/L、(4.47±0.38)mmol/L(P<0.05);干预组病人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方面得分为(79.92±4.82)分,高于对照组(74.28±4.22)分(P<0.05)。结论:药物提醒APP的应用可提高冠心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促进病人健康。
关键词: 冠心病 智能提醒 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 药物提醒APP24
从盆底功能障碍病人病耻感的测评工具、影响病耻感的因素以及干预措施3个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应对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病耻感提供参考依据,以改善盆底功能疾病人群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临床干预 女性 测评工具 病耻感 盆底功能障碍51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在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1年1—6月下呼吸道疑似感染患者14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感染病原体阳性率并与细菌传统培养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对象采用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出阳性例数为597例(阳性率为41.7%),采用细菌传统培养法检测出阳性例数为530例(阳性率为37.0%)。两种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一致性高(Kappa≥0.75),对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测一致性低(Kappa<0.40)。恒温扩增芯片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的混合阳性率高于细菌传统培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阳性率高于细菌传统培养法检测的阳性率,有利于快速找到下呼吸道感染的真正病原体。
关键词: DNA聚合酶 下呼吸道感染 恒温扩增芯片法 检测技术 病原体26
目的研究母婴同室优化流程干预对新生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医院产科出生的288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1433例和对照组1451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流程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母婴同室优化流程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情况及黄疸情况,安全管理指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期的神经行为评分。结果母婴同室标准化流程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窒息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率以及因高胆红素血症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不良反应、安全意外事件以及医疗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第14天、第28天的神经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婴同室优化流程干预应用于新生儿管理中的效果较佳,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风险,促进医患关系。
关键词: 临床结局 优化流程 新生儿管理 母婴同室 高胆红素血症21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CEUS)联合增强CT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5例78个肾脏占位患者,其中良性、恶性占位分别17个、61个,术前均接受CEUS、增强CT检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肾占位性病变的相对CEUS参数,比较CEUS、增强CT两者单独及联合的诊断价值。结果肾脏恶性肿瘤的CEUS模式多样化,呈快进快出、不均匀高增强或慢进快出、不均匀低增强,“假包膜”征,良性占位多表现为同进同出、不均匀等增强;增强CT显示肾恶性肿瘤呈类圆形低密度团块,注射造影剂后肿块典型表现为快进快出、不均匀高增强或低增强,良性肿块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肿块,边缘清晰,各期均匀强化。CEUS下,恶性占位的△IMAX高于良性占位,而△RT、△TTP、△mTT短于良性占位(P<0.01);CEUS联合增强CT诊断恶性占位的特异度、准确度高于CEUS、增强CT(P<0.05),CEUS、增强CT诊断恶性占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联合增强CT对肾恶性占位性病变的特异度、准确度较高,不同病理类型的肾占位性病变CEUS参数有一定差异,两者联合检查提供了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关键词: CEUS参数 增强CT 肾占位性病变 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23
33
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中消除脂血对生化检验常用指标准确性干扰的方式。方法:随机选择80例2017年12~2020年3月接受健康体检且报告显示无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80例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样,并将其进行乳糜干扰物干扰与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而后再分别利用稀释法与高速离心法进行相关检测。结果:稀释法在两项试验检测中的总胆固醇、前白蛋白、葡萄糖、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相关指标的系数均明显低于高速离心法,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甘油三酯混合血清干扰试验过程中,上述所有相关指标的数据误差较小,处于可接受范围;而在乳糜干扰物干扰试验过程中,除了前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葡萄糖、尿素以及总胆固醇之外,其他相关指标的误差较低,亦处于可接受范畴。结论:与稀释法相比,采用高速离心法进行临床生化检验能够进一步减小各项相关生化检验指标的误差,确保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健康体检 消除脂血 生化检验 稀释法 高速离心法5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患者病原菌感染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722例,取胆汁进行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722例患者中245例检出病原菌,共2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17株(87.1%),革兰阳性菌31株(12.4%),真菌1株(0.4%)。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34~<66岁组和66~98岁组患者中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5.0%、55.0%、46.7%、41.8%;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均为0.9%;革兰阴性菌对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66~98岁组高于34~<66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四环素、青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48.4%、35.5%、32.3%;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为0.0%。结论急性胆囊炎患者胆汁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是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革兰阴性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在胆囊炎治疗中应加强病原微生物学检验,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预防多重耐药菌产生。
关键词: 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 病原菌 细菌培养 耐药性31
目的建立和验证雅安地区系统性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的参考区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9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体检的人群,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8186例体检健康者。根据血细胞分析的参数计算得到SII、PLR、NLR和LMR,采用非参数方法建立95%参考区间及其95%置信区间。结果SII、PLR和LMR呈现女性高于男性、18~65岁高于>65~79岁的规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LR在性别组和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27、0.024)。SII、PLR、NLR和LMR的性别组(男与女)和年龄组(18~65岁与>65~79岁)被合并参考区间截断产生的4个子群分布比例均大于0.9%且小于4.1%,因此不单独建立性别和年龄的参考区间。SII、PLR、NLR和LMR的参考区间分别为145.03×109/L~724.70×109/L、47.82~165.47、0.92~3.47和3.30~9.89。结论建立和验证了雅安地区SII、PLR、NLR和LMR参考区间,对多种临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参考区间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系统性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25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0.000
影响因子:1.156
影响因子:1.116
影响因子:1.370
400-888-8888
您的论文已提交,我们会尽快联系您,请耐心等待!
你的密码已发送到您的邮箱,请查看!